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改革创新西咸先行——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

【承包网】 发布于 2015/1/14 11:40:33
点击: 1521

  肩负国家赋予的战略重任,迈入快速成长期的西咸新区需要解决开发建设中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如何通过释放制度空间和改革红利,促进西咸新区加快发展,陕西省委、省政府此次出台的《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引起了各方广泛关注。

  近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推进西咸新区建设的重大举措。要求全省上下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咸新区的决策部署上来,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敢于创新,先行先试,强化政策支持,高水平地推进新区建设,高标准地做好各项工作,举全省之力加快西咸新区发展。探索的重要一方面就是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开放,在西咸新区形成陕西省简政放权的特区。

  放权西咸,国家级新区步入新阶段

  此次发布的《意见》中明确表示,要加大改革力度、理顺体制机制、勇于创新、先行先试,举全省之力加快西咸新区开发建设,全面落实国务院赋予西咸新区的重要任务。其中,对制度创新的呼声一直伴随的西咸新区的发展。《意见》强调,在项目建设、城乡统筹、规划实施等方面赋予西咸新区省、市级管理权限及部分社会事务管理职能。

  在西咸一体化的进程中,寻求突破行政区划的发展方式,以西咸新区为载体,来推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是陕西作大做强关中城市群、推动关天经济区发展的核心所在。体制创新,是加速西咸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陕西省委、省政府推动西咸一体化的突破点之一。2010年,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暨西安沣渭新区、咸阳泾渭新区管委会揭牌,采取“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架构。经过1年多的实践,为了加速西咸一体化的发展,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调整开发体制,采用“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架构,打破西安咸阳行政区划限制,一区五城融合发展的现代田园城市架构横空出世。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陕西西咸新区,提出把西咸新区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这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扩大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国家赋予陕西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陕西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至此,西咸新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新区,成为我国新一轮区域发展的支撑点之一。

  经过3年建设,西咸新区已实现城市骨架基本拉开、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了“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发展格局,完成了新区发展的阶段性目标。截止2014年8月底,西咸新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95亿元。其中今年1—8月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5%,高出全省27.7个百分点,正在成为陕西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

  站在国家战略目标的起点上,只有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才能不断释放制度红利,保障新区开发建设顺利推进。《意见》在对新区赋权、授权的同时,也对西咸新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咸新区要成为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特区,率先实行权力清单制度,负责好辖区内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土地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职能。”

  为了使政策落到实处,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全省上下加快西咸新区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次《意见》还明确表示,要将相关市、县(区、市)和省级部门支持西咸新区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共同推动西咸新区又好又快发展。“在全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陕西省委省政府加大对西咸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重新审视西咸新区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全力支持西咸新区加速发展,这充分表明了西咸新区对于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战略地位。”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白永秀说。

  权责对等,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

  10月29日,秦汉新城渭河横桥上车流穿梭。这是西安咸阳之间开辟的一条快捷交通线:从秦汉新城到西安草滩,直接通过横桥只需十分钟。这是连接西安咸阳规模最大的跨河大桥,以横桥为代表,陆续竣工的其他桥梁工程,将使渭河成为大西安的城中河。

  任何新区的发展都是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的。地处西安咸阳两地之间,区域范围涉及西安、咸阳两市所辖7县(区)2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想顺利推进开发建设,首先必须协调好区域内外不的体制关系。3年来经过不断的磨合,无论是土地的征迁、拆迁,还是重大项目布局,西咸新区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西安市、咸阳市和省级各部门共同支持。

  明确权责,探索与西咸新区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此次《意见》的一个重要内容。《意见》明确指出,西安、咸阳两市人民政府及相关县(市、区)政府涉西咸新区的经济及相关社会事务管理权委托新区行使。特别是在加大土地支持力度方面,《意见》明确要求,西安、咸阳两市及相关县(市)政府按照统一管理、权责一致的原则,授权西咸新区管委会履行辖区土地管理职能,并承担辖区耕地保护、执法监察、信访维稳等土地管理相关责任和义务。

  “这充分体现了‘权责一致'的原则,既授权新区,同时要求新区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一位参与文件起草工作的专家向记者表示。

  权责一致原则还体现在财政体制建立方面。《意见》指出,按照“谁举债、谁偿还”和“保基数、分增量”的原则,理顺省级及西安市、咸阳市与西咸新区财政收入分配关系。建立西咸新区管委会财政管理体制,行使独立财政预算管理权。

  《意见》还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在金融体制改革上的大胆创新。提出“支持西咸新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投融资体系,鼓励央企、省属企业和民营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西咸新区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建立和完善省财政和西咸新区管委会对西咸集团注册资本的共同补充出资机制。以资源、科技、金融互为支撑,通过资源增信、证券化等方式支持西咸新区发展。”

  “《意见》通篇体现了务实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西咸研究院负责人表示。《意见》提出建立跨区域的公安协调机构;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监、知识产权等市场监管职能,成立市场监管综合协调机构。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上,省委、省政府对新区提出了大部制的改革要求。

  深化改革,西咸要成简政放权的特区

  2013年11月15日,陕西省率先在西咸新区实施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自面世后短短15个工作日里,已有300多人前来咨询,与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550%。

  2014年8月8日,西部首家商务秘书服务企业“陕西西咸新区商务秘书有限公司”落户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短短20天,沣东新城科统基地就迎来100家入驻企业。而这正是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陕西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创新企业服务模式的全新举措。

  改革,在一点一滴间渗透西咸新区的每一个层面。西咸新区要成为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特区,率先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负面清单制度、行政许可审批清单制度、并联审批制度等行政审批制度。

  按照《意见》的部署,省级有关部门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出支持西咸新区发展的简政放权清单,使之成为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特区,成为陕西创新政策的试验田,除需国家审批核准或国家明确规定由省级政府部门审批核准外,其余审批权限交给新区办理,以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发展。此次“确权”,就是支持西咸新区发展的放权清单,做到能放则放、能减则减、能快则快。

  作为省委、省政府支持西咸新区发展的一个制度保证,2014年9月18日,西咸新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省级26个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与西咸新区一起,协调解决西咸新区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不仅如此,为了实现西咸新区所肩负的国家战略,《意见》中还规定,要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建立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支持西咸新区建设的具体措施,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西咸新区更多更大的支持。

  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可能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意见》要求,要加强地方立法,出台《陕西西咸新区条例》,推动和保障西咸新区建设。

  改革的力度决定了西咸新区发展的高度,而开放的深度则为西咸新区开拓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权利一收一放之间,是对西咸新区未来发展的支持、鼓励与期望。承担着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只有全省上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陕西才能不辜负这个千年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国家级新区建设中力争上游。

作者:王睿 刘曌琼 董知行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