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月1日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以来,尽管在数值上时而出现小幅波动,营改增却一直在稳步前进。
成果显示自财政部网站于10月21日发布的《2014年9月财政收支情况》。该报告显示,1—9月份,国内增值税收入22398亿元,同比增长7.5%,扣除营改增转移收入因素后增长2.4%,增幅偏低;营业税收入13072亿元,同比增长1.4%,考虑营改增收入转移因素后增长9.2%。
相比营业税,增值税的表现似乎有点不尽如人意,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教授温来成认为,增值税的这一表现主要是受大环境影响,现在整个经济增速在下降,增值税原来的税基主要在工业领域,而工业领域受产能过剩影响正处于整体下滑过程,因而增值税收入便不会很高,而营业税没有类似因素的困扰。
其实,该观点在《2014年9月财政收支情况》中已经有所体现,增值税增幅偏低,“主要受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增加进项税抵扣等因素影响”;营业税方面,“分行业看,房地产营业税4226亿元,增长3.8%;建筑业营业税3287亿元,增长8.9%;金融业营业税2865亿元,增长18.9%。”。
尽管营业税收入数据表现好于增值税,但税制改革的大方向不会因为数据的偶尔不振而受到影响。
营业税曾经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税种,营业税占地方税收总收入达到25%。2011年11月1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微博]正式公布营改增试点方案,计划分3个阶段,从2012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用4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改征增值税,取消营业税。
温来成向记者直接指出,税种调整的背后,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因为营改增在宏观上有利于减轻第三产业的税负。营改增将减少因税制不统一造成的重复征税现象,降低企业税负。
国家税务总局7月24日发布的数据充分显示了营改增在减税方面带来的利好,今年上半年因实施营改增减税851亿元,包括试点纳税人因税制转换减税385亿元,非试点纳税人因增加抵扣减税466亿元,营改增试点以来的减税总规模已达2679亿元。
营改增也给地方的产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以内蒙古为例,自2013年8月1日起试点营改增,截至今年7月底,内蒙古全自治区已经有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及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部分现代服务业的52678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试点总体减税27.3亿元。
除了直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营改增更会对第三产业行业分工细化产生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温来成表示,第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新的行业门类,例如类似以前发展缓慢的工业型服务外包类产业等,从社会分工角度看,行业分工越细,规模相对较小部门的生产效率越高,营改增会促进这类行业发展。
明年是营改增试点的最后一年,据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近日表示,完成营改增试点全行业覆盖是明年的改革重点,营改增会逐步扩大到生活服务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等,营业税制度将告别历史舞台。
税制改革的蓝图异常宏伟,但改革进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温来成举例提醒,从企业来看,营改增并没有为所有企业减轻税收负担,有的行业和企业缴税不降反升;从地方政府来看,营业税这个曾经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税种消失后,国家该拿什么来弥补地方政府,该如何调整中央和地方财政在税收方面的关系,都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作者:郝艺 编辑: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