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理财范CEO申磊谈P2B:仅做信息中介难赢流量之争

【承包网】 发布于 2015/2/9 10:27:37
点击: 1722

  “以信息中介定位发展的P2B(people to business)平台最终一定会回归到互联网的寡头效应,流量全部汇总到大入口。那么现在跑在前面的一些平台,哪怕有几十亿上百亿规模,都毫无竞争优势,仅能保证生存。”理财范CEO申磊向记者表示。

  理财范是今年3月上线的P2B平台,目前融资额接近6亿,注册用户数接近30万,业务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采用与担保公司合作的信息中介模式,二是面向大学生群体的消费金融模式,三是融资租赁业务。其中,融资担保模式的项目占融资额的绝大多数。

  在新平台中,通过担保公司获取项目、只承担信息审核无偿付责任的间接模式较为常见,但实力强劲的老牌P2P平台中,如人人贷、依托于宜信的宜人贷等,已不仅具备独立的信息中介平台,也有庞大的线下资产团队。

  随着P2P平台竞争白热化,申磊认为,如果仅将理财范定位在信息平台,在流量之争中将失去优势,“很多大的流量入口还没有进入,包括百度和新浪,他们只是做了一些行业的布局,现在我们所做的模式,他们都是可以做到的。”

  更重要的是,随着P2B平台涌现,系统性风险正在承担偿付责任的担保公司身上积累。在未获理财范准入的担保公司中,今年已经有4家出现资金风险,在“靠天吃饭”的金融行业,一旦出现偿付危机,摧毁的是平台的信用。

  “担保公司的系统性风险,在云南、四川等地,已经不仅仅是民间金融问题,国有甚至银行也牵涉其中,真实数额是披露信息的好几倍,可能甚至到达上百亿的规模,这些都是不知道的。”理财范COO叶映辉透漏。

  因此,明年初理财范将推出新模式产品,从商帮的资本融通服务切入,面对特定行业和商会提供P2B服务。和传统担保模式不同的是,商帮资本融通服务将采用“资本+信用”的评估模式,不一定是通过资产认定,也可能看其现金流情况、集群资源和在细分行业中的低位。

  “未来竞争激烈,现在的模式是单方面、浅层次,但未来资产输出将更加丰富与安全。互联网金融就是资产迭代的进程,现在很多权贵资本都在进入,未来拼的可能是机构、是手上有什么样的资产,从这一点来说,我觉得我和我的团队可能具有一定优势,我们有投行经验,从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角度回头再看怎么做债权业务,思路可能会更清晰更稳健,切入点也都是刚需。”叶映辉向记者表示。

  和CEO申磊的互联网创业背景不同,叶映辉此前任职于瑞典独立金融集团soderberg&partner,熟悉风险管理和金融资产配置,同时,他是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的所长助理。

  在叶映辉看来,每一家P2B平台所采用的业务模式,与其团队所具备的核心资源直接相关,“其实取决于每家做这个事情的‘比较优势’是什么,我们的比较优势是集群性的客户、对传统行业和投融资的理解,对于民间个人之间的信用借贷,我不专业,我就不做,切一块最刚需最稳健的市场。”

  大量风险堆积在担保公司身上

  记者:理财范如何进行产品的风险控制?

  申磊:风险控制这块每家的思路、手段和方式不同。对我们来说,由于之前在传统金融行业从业的背景,我们对于担保公司股东构成、业内影响都有充分调查和沟通,实际上我们合作的担保公司数量很少,之前没有合作的担保机构有七八家,其中四家已经出事了。

  接下来,我们仍然会按照银行标准,包括贷前审查、对额度的管理、催收还有接下来要做的贷后管理,我们会形成报告,比如这个项目半年过去了发展情况怎么样,这笔借款对经营产生了什么好处,这是我们对已形成信贷的调配,也是我们对项目动态管理、额度评估的手段。

  记者:担保公司为什么会频繁出事?如何筛选担保公司?

  申磊:担保行业发展过程一波三折,从前一阶段来看,P2B公司促进了担保行业的发展,但动态来看,现在大量的风险也堆积在担保公司的身上,这取决于这些合作的担保公司个体的能力、作业半径、风险管理能力。

  比如说中硕担保、中鸿联合、中鸿联合,在白家大院苏州街那边,有大量他们所属的物业,整体的偿付能力、作业经验、资源调配的能力,都远远优于其他的担保公司。比如说中鸿基担保,实际上是在闽商圈子里发展来的,对于我们接下来启动的商帮贷业务,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

  记者:对项目平台会兜底吗?

  申磊:现在兜不兜底不在于平台愿不愿意,而变成一种必需。实际上这是非常畸形的表现。风险厌恶和收益激进,这两者本身就存在不匹配的问题。我们希望不从项目的层面去兜底,我们选择从最不可能出现风险的业务介入,找最优秀的伙伴一起合作。

  我们现在不能自营,如果自营的话,可以收购担保公司、收购小贷公司,进行牌照整合,形成协同效应,但我们不能,所以只能选择最靠谱的伙伴来做业务,控制不良率。

  当然,我们不可能一步就打破刚性兑付的机制。虽然我们做信息中介,还是要操信用中介的心,因为你的责任在那儿。

  还有另一种手段,是和保险合作,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分别承担一部分责任。对于抵押类的项目,保险公司可以对资产定价,我们和平安、人保财险、生命人寿都有谈过。但是这在法律层面很难突破。

  “仅仅把产品放到平台来卖不叫创新”

  记者:理财范的核心竞争壁垒在哪里?

  申磊:谈核心竞争力可能有点虚,关键在于优秀资产端的获取能力、对互联网人群的理财结构和理财观的理解。现在我们多数提到的是产品、撮合、交易,我们希望是让用户得到理财的能力而不是产品。

  选择什么样的行业模式,最核心是有什么样的资源。如果是信息平台,那么什么都可以做,出了事情都不是我的责任,但是如果想长远发展的企业,我们相信一定是资源驱动型。

  记者:您认为现有互联网金融对比传统银行的优势和瓶颈是什么?

  申磊:我们比银行具有更多的灵活性。目前大量资本疯狂涌入互联网金融,实际体现的是一种金融焦虑,互联网金融好就好在它快且灵活。

  我国金融的现状是,金融压抑和过度自由化是长期同时存在的,相互博弈。现在,互联网金融这种形式,给了传统金融和民间金融给了一种更好的方式。关键在于,在一定的时间窗口之中,我们如何将核心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实际上现在很难突破的问题在法律,比如之前有把信托产品化整为零在网上销售的,这完全可以尝试,关键问题在于我要把信托的合格投资人,等同于互联网金融的合格投资人,这两个主体从金额、期限、性质、属性都不匹配,我们要就这个提出实际解决方案,这才叫创新。仅仅是把产品放到平台来卖,那不叫创新。

作者:黄齐 编辑: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