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是科技与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结合的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新三板扩容至全国,对于身处创新前沿高地的广东国家级高新区来说,是一个不可错失的重要机遇。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官方新闻网,南方网推出“发力新三板,广东高新区在行动”系列报道,为读者解读广东省各个国家级高新区推进企业到新三板挂牌方面的政策及做法,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广东省科技金融产业三链融合工作。
2月20日,江门高新区企业聚科照明成功挂牌新三板,获得高新区120万大奖。这是新三板扩容后,江门第二家进驻的企业。
作为“江门板块”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江门高新区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鼓励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为抢滩新三板打下了基础。
2011年,新三板扩容消息不胫而走。高新区管委会与市金融局率先打响新三板“开门头炮”,邀请深圳证券交易所举办江门高新区企业上市座谈会,增强了企业上市融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关于鼓励江门高新区企业改制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实施意见》也随即出台,彻底激发了企业的上市欲望。
根据该文件,凡列入江门高新区挂牌后备企业名单,完成改制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给予一次性50万元奖励;完成股改后,主办券商内核,证券管理部门正式受理挂牌备案材料,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对成功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万元奖励;区域外股份制公司迁入区内落户并完成工商、税务登记的,视为完成股份制改造,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在江门高新区新三板挂牌的,额外给予20万元奖励。
另外,《意见》还要求相关部门要为企业的改制上市提供“绿色通道”服务。对于成功进入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江门将在用地指标、人才引进、项目审批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2012年,新三板业务进入快车道,江门市政府颁布的“三促一帮”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高新区开展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争取成为新三板试点,拓宽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融资及股份转让渠道。
为促使国家级高新区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扶持和推动更多的优质企业到新三板等股权交易市场上市挂牌,江门高新区着力促进科技金融结合,先后为区内企业引进风投基金、中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担保公司,并与江门融和农商银行、农行江门分行携手合作,为江门高新区企业争取上百亿元的信贷支持,并积极引荐证券机构为争取列入新三板试点及相关意向企业提供服务。另据了解,高新区近期已经落实与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设立江门运营中心的合作意向,共同搭建集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为一体的创新平台,现已有3家会员机构、7家意向挂牌企业签约。
高新区管委会还向记者透露,高新区今年将“金融一条街”建设,争取今年新增小额贷款公司1-2家,加速构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全方位融资体系,特别为具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完善企业外部信用评级模式,积极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暨金融科技产业化基地”创建试点工作。
随着高新区科技金融结合的深入、资本市场和相关政策的完善,高新区符合新三板上市要求的企业也渐成规模。
“江门有太多的企业可以尝试登陆新三板。”江门金融局上市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江门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超过3000家,去掉未股改以及相对落后的企业之外,保守估计也起码有1000家企业够得上资格。据该负责人的了解,目前江门有8到10家企业正在准备挂牌新三板的准备工作,但具体数量暂没统计。
编辑观点:
根据金融局的说法:高新区至少1000家中小企业够资格挂牌新三板。为何只有8-10家准备挂牌而至今只有1家成功挂牌呢?恐怕除了新三板信息发布平台的缺失造成企业融资呼声石沉大海之外,配套服务的不完善也是让企业望“板”兴叹的“死亡一公里”。
高新区需要转化观念,主动贴近企业,做好后备资源库,关注高成长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平台、新三板信息发布渠道以及完善的上市辅导和培训,最终开辟出企业登陆新三板的绿色通道。
编辑:李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