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热线(手机微信同号):13901041470

中关村软件园:5年后年产值达千亿

【承包网】 发布于 2010/5/11 20:10:29
点击: 3080

4月1日,包括曙光超级计算机、文思创新在内的18个重大项目在中关村北部高端产业聚集区开工,标志着中关村示范区北部聚集区建设全面启动。记者注意到,在18个重大项目中,就有12个在中关村软件园“安家”,占到了总数的2/3。

中关村软件园正成为未来中关村北部核心区的“心脏”地带。这里不仅是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总部聚集区,也是世界级企业研发中国总部的聚合地,同时还是中关村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科技园区的典型代表。“高端聚集、持续引领、辐射带动、国际化发展”,这就是今天中关村软件园的代名词。

物理“聚集”到化学“反应”

“建设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抢占未来科技经济制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4月1日的开工仪式上,北京市市长郭金龙说。

如此多的龙头企业选择在软件园落户,对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周放而言,并不感到惊讶。她介绍说,“这次入驻的文思创新(全球)总部、软通动力(全球)总部、华胜天成总部、和协航电总部及研发中心、瑞斯康达总部及研发中心等12家企业均为行业领军企业,其中有11家是全球或全国研发总部。能吸引这些企业选择落户软件园,一方面是我们赶上了中关村北部地区发展的良机;另一方面,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们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在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

“园区硬环境的开发建设只占到我们工作的10%,更多的工作是对园区产业环境的营造。” 周放说,“我们对于园区建设的理解是抓重点、促聚集,通过引进重大、高端产业项目落地,重点营造产业创新发展环境,培育园区内的创新集聚效应”。

作为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自主创新和高端服务业的核心区,中关村软件园已经形成了独立软件开发、IT服务外包、金融信息服务、计算机通信一体化及IC设计四大产业集群,“每一个产业集群中,我们园区都有该行业的龙头企业”。周放说,“像独立应用软件的代表广联达公司,占到中国建筑应用软件市场60%以上的份额;我们发起成立的服务外包联盟企业占到北京市服务外包业70%的市场份额;而金融信息服务业方面,园区则有世界两大金融信息解决商之一的路透社;计算机通信一体化领域中,园区有研制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SCDMA信威通讯”。依靠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创新集聚效应,去年园区经济总量和出口双双逆势上扬,产业总规模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33%,“高端、高效、高辐射,微能耗、零污染”的绿色产业成为软件园最为明显的特征。

“目前,园区聚集了汉王科技、启明星辰、中核能源、曙光信息、IBM等180家企业,大多是国内外知名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的总部和研发中心、行政运管中心、市场销售中心、结算中心,从业的软件工程师超过2万人。”周放说道。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落户,为园区创造了一种集聚效应。

采访中记者发现,周放对园区在“产业集聚”方面的理解,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物理意义的“聚集”,而放眼到化学意义上的“反应”。这就是通过园区构建起来的专业化产业平台,实现企业之间的聚合反应。“当年,有一家名为联合创新的软件企业,最初创业的时候仅有20人,后来和我们园区的一家企业软通动力合并,优势互补,产业聚集的优势很快显现,企业发展快速,现在已经是8000余人的大公司,马上要去美国上市。即便我们园区内的IBM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和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周放说。

目前,中关村软件园二期开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预计未来5年,总建筑规模将达到180万平方米,容纳企业约500家,年产值1000亿元,吸纳8万到10万高端人才就业,实现产业规模和出口“翻两番”。如此高速发展的潜力股,被中关村列为培养千亿园区的代表,“通过园内高端企业的集聚效应,我相信园区要达到1000亿元产值的目标会提早实现”。周放说。

2009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0%,高新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首都经济“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的核心内涵。周放说,在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北京在全球资源配置特别是科技资源配置中必须要占有重要地位。中关村软件园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的总部聚集区和国际企业聚合地,成为中关村提出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园区的先行者。

目标瞄准全球影响力

产业集聚、千亿园区发展规划仅仅是软件园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中关村软件园在未来发展规划中,有着更为宏伟的发展目标,即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领域内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心”,成为全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自主创新的核心区,成为国际上创新能力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我们将通过对园区自主‘创新能级’的提升,吸引一批领军级的企业来园区发展,实现上面提到的目标。”周放解释说,“园区的‘创新能级’必须上升到中国在国际创新体系中的高度,我们要思考园区所占有的核心技术在世界上属于什么水平,有没有强劲的应用性基础科学研究实力”。

目前,在软件园这片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超过1800项的知识产权,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约占全中关村园区的一半。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园区内有21家,占全国1/8强,可以说,中关村软件园已成为我国软件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自主创新中心。

此外,软件园即将建设国家级的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该机构将承担未来国家重大基础科研的研究工作。“基础性、战略性研究往往被忽视,但这些基础科学才是推动技术进步的最原始动力。未来这个机构将有1500人,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有资格在这里研究,这些基础科学上的研究将会起到引领中国战略性产业发展的作用。”周放说。

据周放介绍,软件园已经具备了“两个一批”,即集聚了一批国家级的研发中心和一批国际级的创新企业中心。比如,IBM全球八大研究院之一、IBM第五大研发中心、IBM亚洲最大信息系统中心、Oracle亚太研发中心等,“在我们园区,国内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全国的总部研发基地,同时IBM全球八大研发中心之一、甲骨文、路透社等一批国际巨头研发中心聚集于此。软件园内的国际企业传递给中国企业新的信息,中国企业也通过软件园走向世界。可以说,软件园已经成为中关村北部高新技术企业连接国际的门户和窗口”。

影响力开始辐射全国

作为我国IT服务外包产业的“发祥地”和“集聚区”,中关村软件园正在以强大的实力影响世界。周放说,“我们作为国家软件出口基地,正在打造‘中国国际服务外包市场中心’,占领该产业的全国制高点”。

为了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增进企业间的合作,中关村软件园联合了北京150家企业,组织成立了服务外包协会。在过去的5年里,园区服务外包企业产值及人员规模增长了近20倍,商务部评定的全国十大外包企业中有6家为园区企业,园区对美欧外包和日韩外包总量均居全国首位,园区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总额约占北京总量的70%,成为北京服务外包的主体,形成了国内最大的接包网络。

中关村软件园具备的强大带动能力已经辐射全国,尤其在技术溢出、产业布局、产业链、产业服务方面的辐射尤为显著。园区企业总部科研开发,带动了一批二三线城市制造业、物流业等配套产业的发展。这种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已经难以衡量,仅园区内的服务外包企业,在京外地区提供了至少3万人就业。

软件园已经摸索出了一条“配套政策、高端产业、总部研发、产业环境构建”四位一体的低碳经济模式。这对于许多科技园区发展起到了借鉴和推广的积极作用。园区内的一批本土领军企业也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和配置市场资源、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直接参与到了国际竞争和合作之中。

周放认为,中关村软件园不仅自身要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必须引领、带动全国兄弟园区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把中关村成功的产业服务、产业促进,以及园区开发建设管理模式和经验辐射到其他城市,共同成长。

中关村软件园通过建立分园、帮助其他园区进行产业规划咨询等工作,优化了一批“兄弟园区”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了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软件园建立了各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形式辐射到全国许多科技园区,为当地企业提供与北京同等水平的公共服务。并且,中关村软件园充分利用园区内的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为各城市、园区和园区企业提供产业研究、产业政策制定、产业规划咨询、国际市场拓展等服务。

目前,中关村软件园已与16个国家、10余个园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高科技产业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在带动全国高新科技产业园区发展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